奏响慈善公益之歌 ——郴州市苏仙区教育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道
2015年3月27日,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教育基金会(以下简称“区教育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换届会议顺利召开。会议产生了新的班子,钟昭礼为理事长,段定智、刘金龙为副理事长,李警中为秘书长,肖玉庭为办公室主任,新班子焕发新活力,新理念带来新气象,钟昭礼书记、刘金龙理事长带领基金会一班人,践行“服务教育,关爱师生”的宗旨,大力弘扬教育慈善精神,全面提升公众慈善意识,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广泛开展助教助学活动,开创了“政府推动、公众参与、专业运作”的现代教育慈善事业发展新格局,圆满实现了换届时提出的“一年大起步、二年大变样、三年大见效、四年大提升、五年创辉煌”的奋斗目标,赢得了基金会同行的赞誉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
尽心筹款,奏感人之曲
六年来,基金会共募集资金1.66亿元,年均募资2767万元。谈到募资工作成效时,钟昭礼书记指出,关键在于基金会始终坚持“抓大不放小、求远不舍近、创新不弃旧”的原则,采取借势、借时、创新等多措并举的方式,不断做大基金蛋糕。“募集资金不容易,毕竟是需要人家掏钱,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一定要学会借力打力,以此打开工作局面。”现任理事长刘金龙说。
善于借势。基金会作为社会组织,主要领导都是一些退休的老领导担任,尽管德高望重,但已无职无权。如何破局,首先得争取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为此,基金会勤请示、多汇报,其工作得到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他们多次到基金会调研,每年对基金会工作作出批示,亲自参加基金会组织的活动,自上而下高位推动。区委常委会、区政府专题会等先后形成了事关教育扶贫、基金会发展的专题会议纪要,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拓宽区教育基金会基金募集渠道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基金公益事业发展的通知》,自此,区财政每年安排奖优扶困经费,并列入年初财政预算,区直单位、干部职工及相关企业每年向基金会捐献爱心成为惯例。
巧于借时。为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坚强领导,2018年1月25日在区教育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六次会议上,确立了钟昭礼同志为基金会党支部书记,选举产生了刘金龙为理事长,段定智、李警中为副理事长,王中来为秘书长,肖玉庭为办公室主任。基金会始终坚持“抓党建、助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要求、同落实,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17年,“郴州市教育精准扶贫苏仙行”活动由我苏仙区承办,基金会积极争取领导支持,认真谋划,开展了一次大型的募捐活动。短短一个月内,我会人员加班加点,废寝忘食,最后募得爱心捐款1860多万元。同时,基金会以精准扶贫活动为契机,迅速扩大战果,精心指导全区乡镇(街道)及学校成立专项基金办公室,延伸教育慈善基金的触角,为更多的爱心人士搭建爱心捐赠的平台。目前,全区已成立了10个专项基金办公室。他们用当地的人脉关系,在各自的辖区内共募集教育基金1167.8万元。2020年2月17日,郴州市政府办下发《郴州市中心城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及产权移交暂行办法》后,基金会瞄准时机,主动出击,在区领导的支持下出台了《苏仙区房地产开发企业捐资建校实施方案》,一些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和选矿企业及爱心人士踊跃捐款,在8月26日的捐赠大会上举牌认捐21063万元,认捐数额创历史之最。
勇于创新。“2020年募资我会不再向区内企事业单位募捐了,即使有些单位主动打电话让我们去开票,但我们一家都没有收取过。那如何做大基金蛋糕,只有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方能行稳致远,我们计划在2020年在开展网络募资的同时,积极启动研学中心和教育公益商城两个项目,把基金会这个“输血型”的组织打造成“造血型”的组织”,刘金龙理事长在谈到拓展募资渠道时说。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许多企业的生产经营出现了困难,募集资金的渠道变窄。但区教育基金会一班人想办法、出主意,不断拓宽筹资渠道,积极开展网络募捐。今年4月,基金会向全社会发出《关于开展学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爱心捐款活动的倡议书》,爱心人士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网络捐赠,一个月时间里,就收到疫情防控捐款363.49万元;今年“99公益日”期间,区教育基金会向湖南省教育基金会首次申报“告别特殊,回归普通”公益项目,为残障儿童建立一所融合教育试验示范园,在全区推广残障儿童融合教育。短短3天便向社会筹集教育基金238.9万元,在29个同行中募资总量和获得配捐双双斩获全省第一。同时,基金会重点打造了研学中心和教育公益商城两个公益项目,通过商家按交易额度捐赠适量的教育慈善基金,开辟了两条既稳定又可持续发展的资金募集渠道。如今这两个公益项目已产生了上百万元的爱心资金,不断扩大教育基金总量。
乐于付出。“对教育基金会工作者而言,一要有殷殷爱心,做到舍得花时间、舍得花精力、舍得作奉献,要把它当作一份事业,不能有半点私心杂念;二要有慈善理念,想办法得到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的支持。在一定范围内与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取得更多的联系,培养更多的爱心大使。”说起筹款,区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刘金龙说,为什么不少爱心人士和企业年年捐款,关键是我们能把他们当朋友。一旦他们遇到困难,我们会想方设法地与其一起找有关领导和部门反映情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其排忧解难。
据理事长介绍,区教育基金会所有工作人员身体力行,每年都向基金会捐款千元以上,其中钟昭礼书记捐款总额达1.76万元。2020年“99公益日期间”,基金会所有工作人员纷纷组团募捐,其中钟昭礼书记组团募捐达7800多元,段定智副理事长组团募捐达5800多元。同时,基金会一班人经常跑企业、进机关、入学校、去乡镇,从不懈怠。有时为了一笔捐款,既要厚着脸皮,又要走破脚皮,还要磨破嘴皮,个中艰辛,五味俱全。
2015年9月,区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钟昭礼遇车祸受伤,腿部安装了钢板,在医院躺了两个月。为了工作,钟昭礼两次把工作例会放在医院病房召开。有人问:“钟区长(苏仙区原副区长),您老人家退休好几年了,还这样拼命地化缘,图个什么啊?”他答道:“我图的是帮助一个个贫困孩子完成学业,并成人、成才、成功,可以挖掉一个家庭的穷根;教育好千万个贫困孩子,全社会就能共同致富奔小康。大家搭把手,就有可能改变贫困学子一生的命运。个人力量虽小,把社会上的正能量都集中起来传递,那力量就大了!”
2019年春节刚过,区教育基金一行人来到郴州高新区联系企业募捐。当年近七旬的钟昭礼冒着寒风冷雨来到高斯贝尔数码科技公司,董事长刘潭爱看到他老人家因腿脚受过伤,不小心摔了一跤而弄得满身是泥水时,感动得直掉泪,当即表态捐赠了400万元的助学款。虽然有不少像刘潭爱这样的爱心企业家纷纷献出爱心,但他们在募捐的路上还是经常吃到闭门羹,一些企业负责人会闭门不见。这时候他们往往会选择耐心等待,直至有机会见到这些企业的负责人,向他们宣讲教育基金会的宗旨和所做事情的意义。
每个人都是一盏灯,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一盏灯不足以照亮大地;但是,如果众多灯聚在一起,就足以照亮理想、照亮人生、照亮世界。全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国家公职人员踊跃捐款,每人每年捐助50至500元不等,实现了公职人员捐款全覆盖。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有力推动了基金会发展步入快车道。
六年来,上万个爱心人士、上百家爱心企业捐款捐物助学,一幕幕场景感人肺腑,李永忠、尹夏生两位企业家捐款累计达上千万元。廖文超50万元、陈忠泉45万元……在郴州市2017年教育精准扶贫苏仙行活动现场上,社会爱心人士踊跃捐资,滋润着每一个寒门学子。
涓涓溪流,汇成大海;点滴帮助,温暖苏仙。“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面对这些数不清的姓名和单位:募集款物达1.66亿元,累计帮扶贫困师生、奖励优秀师生逾43000人次……这是区教育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教育扶贫之路向社会交出的一份成绩单,可谓硕果盈枝。
用心服务,奏诚信之曲
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如何,从根本上决定着慈善事业的发展程度。如何取信于民,打造成公信力强的组织,基金会费了不少脑筋。
依法办会。基金会定期组织学习《慈善法》《基金会管理条例》和《章程》,先后完善了28项工作制度,保证基金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健康发展。2015年6月13日,经省民政厅专家组成员的现场评估、综合评价、网上公示,基金会被省民政厅认定为4A等级。
规范办会。基金会严格规范和完善项目运行程序,特别是财务会计和资金管理,要确保在法律法规框架内运作,进一步节约管理成本,增加公益支出。各类合同、协议,签订前要经法律顾问审核,确保无经济纠纷。
阳光办会。为让公众和捐赠者能及时了解每笔善款的流向,基金会自觉接受登记管理及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主动接受年度审计,在苏仙区政府网站上、基金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公示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
在谈到基金使用时,刘金龙理事长娓娓道来,基金会每一笔基金的运用严格遵守“四个坚持”:坚持记清楚每一笔捐款;坚持每一笔捐款都要开具发票;公开基金会每一笔公益收入和支出;坚持每一项资助活动开始前公开资助对象、条件、金额和程序,活动结束及时公开结果。这四项坚持为打造规范、务实、透明、公开、高效、安全的基金会夯实了基础。
六年来,区教育基金会对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做到了一个对象也不能少、一个项目也不能少、一分钱也不能少,让每一个贫困家庭学生都能得到资助。积极弥补政策天窗,确保精准资助无盲区:一是补齐非寄宿生的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不能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的政策天窗。从2016年秋季起,对贫困通学生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政策,享受与贫困寄宿生同等待遇。二是补齐在民办和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幼儿入园补助金。三是对在读的建档立卡户贫困大学生实施特殊的生活补助,每生每年可享受生活补助10000元。
在精准资助过程中,区教育基金会严格按照上级相关规定和政策,从个人申请、资料审核、系统管理、公示发放、确认签字到档案管理,严格按照程序规范办理。所有资助项目均在学校或网络平台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实行班、校、区三级承诺责任制,确保了全区中小学校学生无一人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区教育基金会坚持“奖”能激励,“助”能纾困的原则,积极指导学校公开、公平、公正地评选;秉承“准确认定是前提,严格施策是保障,精准资助是目的,不漏一人是底线”的宗旨,不仅体现在物质奖励上,而且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拿郴州市十一中来说,这所由高中改为初中的农村中学,2012年秋是由市十一中、原良田镇中学和廖家湾乡中学合并而成的,教职工来自3所学校,思想需要磨合,中考成绩一度出现下滑。区教育基金会了解情况后,决定采取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办法,奖助的是有限物质,激励的是无限精神力量。从2018年以来共计投入97万元,升级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奖励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2019年,该校被郴州市教育局“教育教学质量进步奖”;2020年,在全市农村初中学校中考成绩遥遥领先。
今年45岁的余秋红,是郴州市十一中的英语教师。自2017年先后被查出宫颈癌、双肾结石、压力性尿失禁、左耳胆脂瘤。她四次住院,区教育基金会四次为她争取共计2.1万元的救助款。“我得了这么几种病,要是没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没有区教育基金会领导的一次次雪中送炭,恐怕活不到今天!今后我会让自己坚强起来,不但要教好书、育好人,还要教育儿子以后要学会感恩,帮助别人。”余秋红激动地说。
“我们要管好每一笔善款,重视风险管控,确保基金保值增值。”刘金龙说,一要严格按照慈善法管理好基金,二要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支付善款,注重三个程序:调查研究、轻重缓急、长效扶持机制,让每一笔善款用在刀刃上,用在公平公正公开上,经得起审计部门和群众的检验。
暖心扶贫,奏激励之曲
关爱师生,服务教育发展是教育基金会的工作宗旨,也是基金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六年来,基金会为师生、为学校、为教育谱写了一曲曲动人之歌。
“苏仙区教育哪里有难处,哪里就有教育基金会”,这是苏仙区李志红区长对教育基金会的评价。
扶贫帮困惠及师生。为助力教育脱贫攻坚,本届理事会在资助贫困学生上呈现出资助人数增多、资助范围扩大、资助金额提升、资助方式灵活等特点,同时,积极开展了资助特困教师及为基层教师送温暖走访慰问等活动,做到了应助尽助,有难必助。
奖优活动增添助力。凡被评为区级及以上的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竞赛活动、教学比武及教研课题中获奖的老师,中、高考成绩特别优秀的科任教师,都给予了奖励。不仅如此,对考入北大、清华及空军飞行员的学生,基金会都予以奖励,金额5000元至3万元不等。
资助建设给力见效。为改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基金会先后对市二中、湘南中学、苏园中学、苏仙中学、市八中、三十二中、二十七完小、五完小、湘南小学等学校完善了基础设施,为栖凤渡学校、大奎上学校、十一中、坳上学校、五里牌学校、塘溪学校、桥口学校、廖家湾学校以及部分村小完善了基础设施、添置教育教学设备。同时,先后支持市二中、湘南中学、苏仙中学、苏园中学、市八中、三十二中、许家洞、邓家塘等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帮助学校提升了办学品味,彰显了办学特色。
基金会对学校起到多大帮助,受益学校最有发言权。市27完小是郴州城东2016年才开学的新建学校。近两年因苏仙区财政十分困难,一些配套设施尚未完善。区教育基金会从化解城区大班额的实际出发,共计投入106万元,先后为该校完善了45间课室文化建设教室,改建了一个报告厅,兴建了一个新冠疫情遮阳棚,奖励在教学质量监测中成绩优秀的教师等。该校由2016年的在全区城区10所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中倒数第一名,上升至今年的第六名。2019年获苏仙区教育局年终督导评估考核“目标管理进步奖”。
“爱心助学子,扶贫先扶智。我希望通过力所能及的帮扶,让贫困孩子拥有更美好的童年,助力他们自强不息。培养出一个寒门学子,温暖一个家庭,播种一份希望,成就一份未来!”爱心人士林军旗说,我是从区教育基金会成立就开始捐资助学,捐款捐物大概40多万元,但每年可以让两三名贫困学生不失学。作为一名市、区政协委员,我经常到各地调研,让我最感动的是去年在仰天湖瑶族乡红花希望小学,与郴州市妇联捐赠书包书籍时,一名四年级女学生在课桌上写道:“长大以后,我要赚更多的钱,像叔叔阿姨们那样帮助更多的人!”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片天。众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事业如同一座座灯塔,照亮了许多孩子的人生,温暖了一个个家庭,感动了整个社会。基金会先后联系爱心人士向五盖山镇大奎上学校、三口洞学校捐赠2270套校服,向良田镇邓家塘学校捐赠校服500套,向栖凤渡镇岗脚学校捐赠校服750套。林军旗说,基金会采取捐赠者与受赠者进行点对点地资助、面对面地交流,既让受赠者感受到爱心人士殷切的关怀和期望,又让捐赠者在做善事中超越了自我。
“‘善’会感染,‘爱’会传递。“我在一个单亲家庭长大,如果没有区教育基金会的爱心捐助,家庭贫困的我,人生可能完全会是另一番模样,不是坐在大学校园里安心深造,而是呆在老家农村放牛养猪。感谢区教育基金会,圆了我们这些寒门学子的大学梦!”今年考上中山大学研究生的黄丽媛接受笔者电话采访时说,进大学后,我每年都要参加区教育基金会组织的关爱“留守儿童”支教活动,用大学学到的医学知识到各中小学、敬老院开展义务巡诊等公益活动。这些都是受到了爱心人士的感染,将来我一定要加入扶困救助的队伍中,给需要帮助的人带去正能量!
沟通互信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区教育基金会作为教育基金管理机构,又是爱心人士献爱心的平台。加强与捐赠单位、爱心人士的沟通、联系是基金会的重要工作内容。每年清明、春节等节假日,郴州市二中、十一中、湘南中学等学校的毕业生,分别会从全国各地回郴州。区教育基金会均会要求这些学校出面,邀请一些成功人士座谈,联络感情并汇报家乡的发展情况,请他们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建言献策。
六年来,区教育基金会一班人的足迹遍布湖南、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在募资的路上支部书记钟昭礼出过车祸,即便腿上夹着钢板也不曾停下脚步。
六年来,区育基金会共资助患病遭灾教师467人次,金额达184.9万元;奖励优秀教师2367人次,金额达516.28万元;每年公益事业支出均在72%以上,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年均控制在2.36%以内。
著名作家路遥说过,“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才能成就某种事业。”六年来,区教育基金会无论是在基金总量、募资数量、基金增量,还是在公益支出等方面均位居郴州市第一。大力开展的“三爱两助”公益活动,共计支出达10686.8万元。其中资助建档立卡、城乡低保、患病遭灾等贫困家庭大中小学生21328人次,资助金额达1852.26万元;资助、奖励、慰问、培训学校教师及教育工作者达22154人次,金额达1878.7万元;投入122万元建立“两个基地”并卓有成效地开展“爱心传递”活动,惠及1000多名留守儿童;支持全区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3个,助力学校教育科研项目106个,金额达4695.8万元。这些公益活动的开展,为推动苏仙教育精准扶贫、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了让爱心人士捐出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师生们身上,区教育基金会的人员最大限度地减少日常支出。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基金会人员的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每年不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区教育基金会六年来的运作经费却不到实际使用教育基金的2.5%。刘金龙表示:“善款是爱心人士的心意,我们千方百计省钱,都想把爱心人士的钱尽可能多地用在贫困师生的身上。否则,就是对爱心的亵渎!”
在谈到下一届工作思路时,刘金龙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募集资金不少于3亿元,公益支出不少于2.6亿元,存量资金不少于1亿元,把苏仙区教育基金会打造成知名度高、公信力强、影响力大的公益慈善组织,实现创建5A级社会组织的目标!
内容来源:苏仙区教育基金会